3月11日,人民银行公布2月份金融数据,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300亿人民币,前值39800亿人民币。2月社融增量11900亿人民币,前值61726亿人民币。
一、社融规模
社融是市场最受关注的指标之一。一来,经济增长的前提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社融规模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二来,这个数据的质量比较高,且往往是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社融规模主要由四部分构成,表内信贷、表外融资、直接融资、其他融资。
二、2月份社融表现
2月份的社融数据表现为总量和结构双双走弱。总量层面,2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2%,较1月回落0.3个百分点;2月新增社融1.19万亿,同比减少5315亿元。结构层面,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减少4329亿元、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减少4867亿元,为两大拖累项;新增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增加2021亿元、新增政府债券同比增加1705亿元,是两大贡献项。由于未贴现承兑汇票与票据融资互为镜像,只不过一个统计在表内一个统计在表外,因此可以说社融的差主要由贷款下滑所致。
三、2月份社融较差的原因
(一)、银行端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不强。1月份迎来信贷‘开门红’,较为优质的项目基本都有已投放,2月份可投项目相对较少。2月份银行投放信贷意愿不强,主要体现在未贴现承兑汇票从表外转为表内票据融资上,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减少4867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增加4907亿元;同时2月份票据利率大幅下滑,1个月的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再次出现0.01%的低点,表明银行用票据进行信贷冲量的迹象明显。
(二)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较弱。主要体现在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4572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5948亿元,为社融下滑的两大拖累项。
1、居民中长期贷款。经验表明,居民中长期贷款对应的往往是房贷,2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下滑4572亿元,表明居民购房意愿较低。这一点似乎很出乎市场意料之外,毕竟自去年12月份以来地产政策即开始纠偏,2022年初至今更有多达几十城的房地产政策开始调整。
针对居民端的政策调整,给与购房补贴、放宽公积金贷款、下调房贷利率等都可以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但相较于购房成本,购房能力和购房意愿则更重要。购房能力一定程度上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疫情、经济低迷等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但债务水平不断攀升;购房意愿则受涨价预期影响,强调稳定的地产政策、未来即将出台的地产税以及不断恶地产交付预期,一定程度上都降低了居民购房意愿。还能再来一次涨价去库存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塌陷的社零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2、企业中长期贷款。2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5948亿元,委托贷款同比少减26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少减185亿元。由于表外融资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期限较长,往往也用于企业中长期投资。这三项均同比下滑,表明企业投资意愿较弱。企业投资同样取决于能力和意愿。其中利润是为核心,企业利润=企业营收-成本。首先看成本端,降准降息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相较于不断攀升的大宗商品原料价格,企业同样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企业营收,体现在哪里呢?总需求。疫情零星复发、内需社零疲软、地产产业链投资持续下滑;外需面临美元加息周期及动荡的环境,诸多因素给企业营收带来较大压力。一边是不断抬升的原料成本,一边是不确定性较强的企业营收,都在制约企业投资意愿,体现在社融上就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同比大幅下滑。
3、政府债券是社融重要支撑项。2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2722亿元,同比多1705亿元。居民部门及企业部门加杠杆的意愿都比较低,托底经济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政府部门肩上。
四、未来经济政策展望
1、货币政策。从2月份的社融数据来看,宽信用仍面临较大困难。不排除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通过压低金融机构及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推动信贷需求增加。但货币政策目前面临两个掣肘,一是地缘政治紧张,不断推升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的通胀率制约货币政策实施的空间;二是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企业及居民部门借贷意愿不强,宽信用面临障碍。货币政策主要是从货币供应端,来推动信贷增加,当前经济疲软,实体经济主动去杠杆,货币政策带来的经济增长动力,边际弱化。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实施,则直接会形成实物需求,是从货币需求端发力推动信用宽松。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过多提及严控地方政府新增隐形债务,15号文的限制似乎放松个口子;政府新增和结余的专项债高达5万亿;央行利润超1万亿上缴财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诸多迹象表明财政政策或持续发力,会再来一次‘罗斯福新政’吗?
2022年或出现货币政策为辅,财政政策为主的调控结构。当然,为实现5.5%GDP增长目标,除货币及财政政策之外,扩大内需、激活出口、纠偏地产政策等多方面也都会同时发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山东聊城晟杰无缝钢管厂www.qlsteels.com)刊载的“社会融资规模解读”等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网站刊登此篇文章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尽快联系我们予以撤销,谢谢合作!
请查看相关产品 厚壁钢管,厚壁无缝钢管,厚壁管,无缝钢管厂,无缝钢管厂家